主办单位

  logo1   logo2   logo3   hksei subscription logo   hi long logo   hksei long logo

寻找合适的上市地

纽交所

Founding suitable markets to be listed

【中国金融论坛前不久在北京举办,其中分论坛围绕着“等IPO还是投向新三板?企业如何选择适合上市地”这一主题请专家发表看法。专家认为:今天新三板比较热是因为新三板是注册制;如果明年6月份主板市场推出注册制之后,就会发现所有的市场都会出现非常热的现象,那个时候大家都关注企业是不是适合挂牌上市,能不能适应未来这种公开性的要求和披露。】

 

纽约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刘亦浩认为:有的企业天生就适合在海外上市

中国企业选择在哪里上市?我个人感觉还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之所以有企业选择到海外市场去上市,我觉得更多的还是这些企业其实从一开始天生比较适合在海外上市,这些企业融资无论是从一开始的天使投资,还是后来A轮、B轮到C轮,现在到D轮融资……这其中投资者可能都有海外基金的背景,可能一开始这些企业在结构上就已经注定最终可能是在海外上市。最近不管是A股主板也好,或者新三板也好都表现得非常好,或者火爆。所以,可能会有一些企业考虑把这个结构调整,从而回国内上市。我觉得这是整个趋势变化当中的一种现象。要强调的是,在哪儿上市是合适不合适的问题。从纽约证券交易所的角度来讲,截至2014年年底,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的中国企业有67家。数量其实不是那么多,相对于2400多家在主板上市的企业来说,也就是占2%~3%。2014年中国上市企业有七家,整个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是119家,所以,从供应上来讲就是6%~7%的样子。有上市的,也有退市的,中国2014年退市的企业是七家。海外市场一进一出,还是蛮通畅的渠道。在上市的67家中国企业当中,从2010年开始有41家登陆纽约证券交易所,其中有16家是互联网企业,这个可能和大家印象不太一样,一说互联网企业、科技企业应该去纳斯达克,不应该去纽约证券交易所。其实从2012年开始,纽约证券交易所的互联网企业占有率已经超越了纳斯达克,这说的是IPO数量,有56%的公司选择了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原来感觉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会很困难,其实到2009年之后在纽交所上市规则上做了很大的变更之后就不那么难了。一是融资的规模必须超过4000万美金,二是上市之后的市值要超过两亿美元。这两个指标对于大多数的中国国内上市的公司而言都不是很高的门槛。

 

香港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徐春萌认为:没有最好的市场,只有最适合的市场

和其它境外市场相比,中国内地对香港市场要更为熟悉。尤其是2014年11月17号中国开通了沪港通,允许内地的投资者通过上交所投资港交所的股票。截至目前香港的上市公司有1780家,与其它的境外市场相比,香港市场是一个很有中国特色的市场。在1780家上市公司中有一半的公司都是来自中国企业的,香港交易所的总市值的60%,还有日均交易量的70%都是来自中国公司。具体谈到上市地的选择方面,纽约证券交易所刘总提到了适当性,我们相信不管是审批制还是核准制、注册制,我们说没有最好的市场,只有最适合的市场。

对香港交易所大家可能有所了解,香港市场的IPO的审核制度的特点就是非常透明,也非常高效。自从2013年起,港交所对上市规则修订之后,香港交易所进一步提高了审批效率,目前香港交易所的审批制度是我们俗称的双重存档制,上市公司向港交所提交申请,然后交到香港证监会。目前在香港交易所申请上市的话,审批效率还是很高的。从收到上市申请,到公司收到第一轮反馈意见,需要十天,审核的周期大多数公司是21天左右。上市效率方面,2014年在香港上市的新公司的总数有122家,截至到今年4月底,我们现在处理的个案有68个,有31家公司已经得到了原则性的批准。香港的上市审批效率挺高,这对于那些上市的时间表有要求的公司来说,海外市场、境外市场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香港的再融资也是非常便利的,活跃和流动性充沛的再融资市场是香港证券市场的一大特征。2014年香港市场的总融资额是940亿港元,其中再融资的比例占到了76%。所以香港股票市场的再融资能力是很强的,另外除了股票融资之外,如果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也可以通过发行债券,还有多种方式来筹措资金。另外与A股上市相比的话,在香港上市也为广大的中国内地企业提供了一个非常国际化的资本运作平台。香港的投资者结构与内地是不尽相同的,各类机构投资者的占比是70%的样子。所以内地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可以接触到广大的投资者,也可以与广大的国际市场的公司同台竞争。有了香港这么一个上市平台,内地的公司也可以做很多的资本运作的事情。大家都知道2014年1月联想集团收购摩托罗拉,当时的交易总额是29亿美元,这个对价就是通过现金加股票加债券的组合方式来支付的,所以有了国际资本运作平台,对于一个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公司来说还是很重要的。其实上市地的选择不是一锤子买卖,我们可以看到现在有众多的A加H股公司,也有很多是先到香港上市,然后又回归大陆市场。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沪港通的开通,境内外市场是主要的趋势。而且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投资者“走出去”的趋势是不能逆转的。我们也可以看到内地的监管机构也是非常支持国内的公司到海外上市。

 

东京证券交易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

逯家乡认为:到境外上市是战略考量

一提到东京证券交易所,很多人比较陌生。其实东京证券交易所有139年的历史。目前在东京交易所上市的数量是3400多家,整个板块来说讲,既有像我们国内的上海证券交易所这样的大板块,也有类似深圳交易所的中小板,另外,我们还设立了一个东京专业市场的板块。3400多家企业包括几个板块里面所有的上市企业数量。如果单纯从上市数量来讲,东京证券交易所是上市企业比较多的一个。比较遗憾的是中概股比较少一些,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就不详细展开讲了。目前留存在我们交易所的中国企业只有一家,还有隐性的,用日本法人的方式,我们没有概括到中概股的方式当中。

关于如何选择境外上市的话题,前面讲到了合适不合适,对此我再展开一点说,因为最近这几年我一直在中国国内,走访了一些企业,也接触了一些已经在境外上市的企业,也听到了这些企业家的心声。我觉得选择上市非常重要的一点是,首先,就是要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比方说你所处的是什么行业?你是做什么的?特别是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是在中国本地市场受到认可?还是在境外受到认可?第二,是否符合企业中长期的战略规划。规划所涉及到的内容是不是针对境外的某一个市场,或者针对中国国内的市场,对那个市场更有一种依赖性。也就是说生产链条当中上下游的产品链条当中市场的对接非常关键。不妨想象一下,如果国外的陌生企业到中国来上市,而且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不高的话,那么,中国的投资者怎么会购买呢?所以要选择境外上市最关键的前提条件,最好是跟你上市的市场产生一个业务上的连接。就是说你在这个市场上需要他们的品牌,或者说你需要市场认可你的品牌,或者你需要这个市场的技术、人才,所以这个对接非常非常重要。我主张企业能够在自己的本土交易所上市的,就一定要在自己本土上市,除非有自己的战略规划上的考量。

上市是为了融资,融资的问题牵扯到企业的估值,因为市场的特点不一样,估值也就不一样,因为投资者的结构不一样。如果估值上不来的话,投资就不足够。这里面就需要每个资本市场资金的大量的募集,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你的IPO。

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上市的成本,成本分两个方面。一个是现金成本,所谓的现金成本就是上市以后的维护成本,这是一个金钱上的成本。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往往也被大家忽视的,就是时间成本。目前来讲,在境外上市的大企业相对少一点,中小企业相对多一点。中小企业的专业性很强。到境外上市要考虑跨越几个区,这是时间成本,因为境外上市首先搞的就是投资者关系,这非常关键。

 

瑞领资本首席合伙人

吴荣国强调:企业没有成长性很难在资本市场上生存

瑞领资本就是一家私募股权管理机构,也是一家投行服务机构。企业是选择A股还是新三板,还是境外上市。我同意前面专家说的,适合的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因为境外市场上市难就在国内主板市场上市,或是相反。实际上大家知道选择不同的资本市场,对企业的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国内的主板市场目前是审核制,而新三板因为是注册制,确实大大促进了企业上市的热潮。但是,即便是新三板这种场外交易市场,主要是以信息披露为主的,但对于一个非上市公司的企业而言,还是要强调独立性、持续性的原则。新三板可能没有主板市场那么严格,但是披露是需要完整的。那对投资者有什么要求呢?必须是合格的投资者,要对风险有相应的判断力。有些企业政,府给了很多的补贴,而导致这些不具备挂牌的企业也涌入了市场,所以市场这么热,但真正符合投资融资和交易的企业不到十分之一。要知道,未来企业挂牌以后的披露成本,包括纳税成本都要有很大的提升。所以说,如果一个企业将来没有持续的成长性,对公司治理的持续性没有一个规划,没有好的商业模式的话,实际上也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在选择企业的时候,往往要问企业,你为什么走向资本市场,资本市场能带来什么。今天新三板比较热是因为新三板是注册制。如果明年6月份主板市场推出注册制之后,就会发现所有的市场都会出现非常热的现象,那个时候大家都关注企业是不是适合挂牌上市,能不能适应未来这种公开性的要求和披露。(来源:国际融资杂志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