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7.03
【核心导读:一说业界反应:投资界称预期之内,投行界表示颇感无奈;二做数据对比:上半年IPO融资1500亿,定增规模超5000亿;三看证监会做法:将IPO数量降到通常情况下的1/3~1/2之间。折中方案:减缓而不暂停】
证监会下午宣布将减缓IPO。
这原本是业界视之为五颗星的利好消息,也原本是被市场人士强烈建议实施的利好消息,一经发布后,却没能得到期待中步调一致的叫好声。
投资界称在预期之内,投行界则颇感无奈。
证监会今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企业通过IPO募集资金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考虑到近期市场情况,将相应减少发行家数和筹资金额,7月上旬拟安排10家企业IPO,筹资额也会较6月份减少。
很显然,证监会采取了折中的方案,虽然没有粗暴地直接暂停IPO,但也充分考虑到了投资者的利益,将IPO数量降到通常情况下的1/3~1/2之间。
受此影响最为直接的两个群体,投资界和投行界立即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
投资界普遍认为,保护投资者利益是证监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A股连续下挫之际,证监会理应优先考虑二级市场情况,才能维护可持续融资的资本市场生态。甚至,不少投资者认为就应该直接暂停,减缓都不一定令股市回暖。
目前,A股仍然处在痛苦的,缓慢的去杠杆过程,甚至出现了越去杠杆股指越跌,股指越跌平仓压力越大的负反馈。而究其根本,是市场面临着流动性的相对不足,导致在目前点位无法平衡。
投资界认为,A股市场需要开源节流两手抓。既要广泛开启类似证金公司增资至1000亿驰援股市的的各种渠道,当然也要堵住类似IPO令股市失血的口子。投资者有此担心也并不过分,仅国泰君安证券一家即从股市抽血300亿元。
一位券商研究所所长这样评价IPO暂缓,市场的压力就相应减轻了,这是一项针对性极强的救市措施,证监会还是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其中一个关键点,这代表了市场上大多投资者的意见。
暂停IPO是不是真良药?
不过,投资者显然对资本市场融资需求端考虑不多,而这恰是投行界感同身受的地方。
投行界的意见也不无道理,首先上半年IPO融资规模仅1500亿左右,但定向增发的规模超过5000亿元,重要股东减持同样达到5000亿元的规模。可见,真正影响市场流动性的并不是新股IPO。
其次,市场化的IPO应该是供求平衡。当下新股中签率仅为0.5%左右,说明新股对投资者而言是稀缺资源,行政手段干预市场供求本身不可取。
再次,只有在熊市中市场化发行新股,才能让投资者获得低价新股,这样新股上市后股价会一路走高。而在牛市中发行的新股,因为发行价水涨船高,导致上市后一路下跌,反而对市场不利,比如中国石油[0.51% 资金 研报]。
最后,我国资本市场已经到了深层改革的关键节点,注册制是市场化发行的重要标志,也是我国资本市场与国外资本市场接轨的重要标志。唯有如此,才能吸引国际长期资金入市。否则动辄暂停、暂缓IPO发行,如何让国际资金相信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
不过,证监会显然是折中了投资界和投行界的观点,也充分考虑了投资者和企业的不同诉求。那么,剩下的问题是,暂缓IPO能拯救当下的股市吗?
社会各界对共荣共损生态的理性认识,才是拯救股市的唯一方式,而证监会只是处在这个生态的中心。因此,评价证监会政策的有效性,不仅要看到对股市的直接作用,还要考量对维护这一生态的重要意义。
实际上,通过证金公司增资千亿驰援股市、IPO暂缓、沪深交易所和中国结算降低规费、取消两融强制平仓线等一系列的努力,证监会用行动表明了不愿意看到股市暴跌的立场,也表明了证监会维护和团结这一生态的决心和诚意。
这才有了中信证券[-2.12% 资金 研报]、国泰君安证券、国信证券等众券商纷纷上调担保品折算率,下调强制平仓线等实际行动,公募和私募纷纷发布坚定看多中国股市的文章,以及华夏人寿高调抄底A股的公告。(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