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

  logo1   logo2   logo3   hksei subscription logo   hi long logo   hksei long logo

创业板和新三板都不是纳斯达克

oversea listing

不同的声音:新三板和创业板都和纳斯达克有很远的距离

 

纳斯达克市盈率大概是12—20倍的情况。美国人能够在市场上做庄的有6000个,纳斯达克平均350个。中国制约性制度非常缺,美国制约性的管理组织有六大,国内现在没有。为什么有时候中国的股价该上的时候不上,不该下的时候又下去?我觉得最难读懂也是我们中国的资本市场,我没有办法用西方的经济学规律新的东西解读。

 

新三板与纳斯达克有两个非常显著的相似之处

首先,新三板的服务对象与纳斯达克相似,都是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企业。在准入条件上,两个市场均不设财务门槛,股权结构清晰、存续满两年、主营业务突出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即可。因达不到盈利要求纷纷远赴纳斯达克上市的创新型科技公司,在中国资本市场终于有了一席之地。

 

其次,新三板引入做市商制度,“代办”二字就此而来。做市商(我们叫主办券商)是具备实力和信誉的证券机构,它们义务是报出目标证券的买、卖价格(即双向报价)。投资者之间没有直接交易,想买、要卖统统与做市商交易。

 

做市商可以起到活跃交易的作用,更重要的是研究并对公司的价值负责。多家做市商对同一股票连续的、竞争性的报价使成交价向标的真实价值靠拢,起到价值发发现的作用。成熟资本市场普遍采用做市商制度,此前没有做市商的A股市场,没有人对估值负责!只有操纵着大众贪婪和恐惧的庄家。

 

新三板不是纳斯达克

美国市场上换手的股票中有超过半数的交易在纳斯达克上进行的,将近有5400家公司的证券在这个市场上挂牌,包括苹果、微软、谷歌、思科等众多世界级巨星。它们从来不会有转到“纽约主板”光荣的念头。

 

相反,港交所在“顶层设计”上犯了根本性的错误,导致创业板极度衰败。2000年是香港创业板的元年,TOM等重量级公司的上市引发认购狂潮、47家新上市公司共募集资金148亿港元,日均成交3.4亿港元。而到了2014年,创业板200多家上市总市值约为1800亿港元,每月交易金额才1000多亿港元。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允许优秀公司“转板”。随着TOM、凤凰、奥燃气、金蝶等陆续转入主板,创业板犹如没有了明星的电影,越来越缺乏吸引力。而日见凋零的创业板,对上市公司再融资及市值提升构成极大阻碍,香港联交所被迫于2003年、2004年、2008年三次放宽转板条件,客观上加速了优秀公司的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来自制造业的公司占新三板的六成,IT企业占比仅有两成。新三板的顶层设计与香港创业板相同,是跳板而不是归宿。企业发展壮大后会“升”至上交所、深交所挂牌。目前,新三板公司转到中小板或创业板上市,视同新股上市,流程很复杂,“允许在没有融资的情况下直接转板”的呼声已经出现。新三板或许会培育出伟大的公司,但它们会另“寻高枝儿”。

 

创业板不是纳斯达克

创业板要产生中国的“苹果”、“微软”,显然不能仅仅依靠牛市的“吹泡泡”。重要的是我们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要进一步提升。

 

纳斯达克指数从1991年的500多点上涨到2000年初的5000点,用了近九年的时间,而在高点时纳斯达克市场的整体市盈率在100倍左右;而A股的创业板指数低点出现在2012年12月,当时的点位也是500多点,到6月4日冲击4000点新高,所花的时间仅有两年半左右,但目前创业板的平均市盈率已到达144倍。A股创业板市值前五的公司分别为东方财富1616亿元,乐视网1461亿元、蓝思科技855亿元、机器人838亿元和万达信息775亿元,所处的行业分别为互联网、传媒,电子制造和计算机应用,其中前两家公司市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而在纳斯达克市场,市值前五的公司分别是苹果 7487亿美元,微软3796亿美元,谷歌3780亿美元、FACEBOOK2259亿美元,亚马逊 2007亿美元,所在的行业分别为技术硬件与设备,软件与服务,以及零售业。创业板上市公司主要以小盘股为主,尽管自首批28家公司挂牌以来,创业板公司普遍享受着高估值的“待遇”,但由于本身盘子小,市值能跨上千亿级并非易事。

 

此次创业板诞生千亿级市值的上市公司,与牛市行情关系密切。同样以东方财富为例。去年7月下旬,东方财富股价还在10元至11元左右“徘徊”,当时的市值不过130亿元左右,与目前的千亿市值相距甚远。但市场对于互联网+概念的炒作,以及资产重组助力,最终导致其股价大幅上涨,并造就了其“千亿市值第一股”的美名。

 

从东方财富本身的行业特性来讲,通过收购同信证券跻身于金融行业,但目前上市券商已超过20家,其股价仍然遭到市场的爆炒,实际上是市场在炒作资产重组与“壳”资源,这也凸显出市场投机性的一面。而且,东方财富虽然贵为创业板千亿级市值第一股,并且今年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近10倍,但其盈利能力在创业板公司中却并非“第一股”。如蓝思科技今年一季度盈利4.06亿元,也把东方财富的1.99亿元远远地抛在后面。因此,创业板诞生千亿级上市公司并不值得我们“惊喜”。更何况,459家创业板公司总市值不过4.39万亿,也比不上在纳斯达克挂牌的苹果公司一家的市值,也凸显出A股创业板公司与纳斯达克市场挂牌公司之间的差距。

 

另一方面,创业板首现千亿级市值的公司,也是市场“吹泡泡”的结果。截至4月29日,创业板公司平均市盈率为97.67倍,为今年以来的最高,而东方财富的动态市盈率也高达178倍。试想,如果创业板“吹泡泡”行情结束,业绩难以支撑其估值的背景下,市场必将为这付出代价。到那时,创业板还会有千亿级市值的公司吗?

 

美国纳斯达克市场诞生了像苹果、微软、谷歌这样的全球知名公司,这些公司的市值不仅在全球创业板市场中傲视群雄,而且其股价上涨与盈利增长实现了良性循环。之所以如此,是这些公司都拥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如像美国苹果公司产品尽管价格不菲,但仍能受到广大中国用户的青睐,这与其产品更新换代快,功能强大等不无关系。

 

A股创业板市场要产生中国的“苹果”、“微软”,显然不能仅仅依靠牛市的“吹泡泡”。重要的是,我们的上市公司治理水平要进一步提升,并且要拥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如此,一家小盘的创业板公司,才能真正实现做大做强,届时,其市值休说是千亿级,即使是万亿级,也不是没有可能。只有这样的市值,才具有真意义。

 

晋升全球最大IPO市场

伴随着今年中国A股一路“牛冠全球”,各路资本也开始朝着中国的方向汇聚,还没上市的、已经在境外上市的企业,都渴望在这个市场上分一杯羹,书写自己的财富神话。对于中国股市来说,6月5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是因为,5日的交易时段,“兵临城下”多日的沪指终于一举站上了5000点的高位。这也是自2008年起的7年来,沪指首次突破5000点大关。与此同时,伴随着今年中国A股一路“牛冠全球”,各路资本也开始朝着中国股市汇聚,甚至在美已经上市的部分中概股,也选择了退市回归中国A股上市。

 

统计数据也证实了这个趋势。据Dealogic提供的数据,今年以来中资企业通过在内地和香港股市进行IPO筹集了近290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同期融资规模150亿美元。这是四年来中国IPO市场首次在全年这一时间段领跑全球。至此,中国也正式超越美国,成功晋级为当下全球第一大IPO市场。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在中国股市一路走牛的背景下,各类企业选择在中国IPO而非其他市场,自然是看中了这里强大的“吸金能力”和造富效率,那么,中国市场为何会成为各路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中国的吸金能力又究竟是源自哪里?

 

政策给力:中概股回归 IPO审批加速

目前多家中概股纷纷考虑“去VIE,拆除红筹架构”,探索回归A股的路径。作为首个打破VIE架构在A股上市的公司,暴风科技在创业板上市后一口气连拉涨停板,让很多原本准备在海外上市和已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开始考虑回归A股。日前,停牌超过半年的宏达新材披露了重组方案,拟通过一系列交易,实现分众传媒借壳上市。若交易最终完成,分众传媒将成为首个回归A股的中概股。而完美世界、世纪佳缘、久邦数码、盛大游戏相继也提议私有化。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政策的落实,互联网公司在A股上市以及中概股回归将成常态。

 

此外,伴随着注册制的临近,今年以来中国国内IPO发行审核速度和新股供给均出现了大幅提速,对于计划在国内上市的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利的环境。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8日,中国证监会受理首发企业数量已达到545家,其中,已过会17家,未过会528家,未过会企业中正常待审企业489家,中止审查企业39家。如果按照5月份的发行节奏,6~12月每月发43家,到年底还会有超过300家企业拿到“进场门票”,全年将有近500家企业上市,届时IPO堰塞湖将“大泄洪”,为注册制实施创造了良好环境。

 

估值高企:A股赚钱效率吸引资本聚拢

除了国家政策的利好,中国股市“全球第一”的赚钱效率恐怕也是众多企业在这里上市,或渴望在这里上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据彭博报道,上证指数在过去的12个月内已经上涨147%,眼看一大批IPO近在眼前,创纪录的新投资者将要涌入这个市场。

 

彭博社的数据显示,目前深证指数的市盈率是74.5倍,上证指数为24.6倍,而相比较,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市盈率仅为18.7倍。如此高企的估值,自然让许多意欲入场的企业更为青睐A股。

 

美国《华尔街日报》也认为,中国股市飙升的股价和更高的估值帮助引发了公司的上市热潮。去年底,中国央行降息及“沪港通”启动后,内地投资者涌入股市,推动中国股市开始大幅走高。沪港通向更多的外资开放了中国国内股市。

 

《华尔街日报》表示,深证综合指数自去年初以来累计上涨近两倍,今年迄今为止上涨114%,成为全球表现最好的股指。据万得资讯(WIND Info)的数据,根据2015年预期每股收益计算,深证综合指数市盈率高达69倍。上证综合指数2015年以来累计上涨53%,市盈率为21倍。相比之下,截至本周三道琼斯指数今年仅上涨了1.4%,不过徘徊在纪录高点附近。据FactSet的数据,道琼斯指数平均市盈率为16倍。香港恒生指数今年以来上涨了17%,平均市盈率为12倍。

 

不仅如此,由于包括深港通在内的一些新机制已经在酝酿之中,预计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开放速度还会加快。而近日,全球最大的ETF管理公司Vangurad已率先将A股纳入了旗下的新兴市场ETF,该基金规模高达500亿,是美国最大的ETF基金之一。预计在未来,更多的国际投资将会涌入中国市场,这也会进一步汇聚资金。由此来看,等待着渴望IPO的企业们的,或许将会是更华丽的资本盛宴。(转自海德网 作者 徐光勋 纳斯达克中国区前首席代表)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