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涨潮时,谎言和故事能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击鼓传花总能找到下一个“接盘侠”。】
这是互联网最好的时代,优秀投资者、创业者层出不穷,日新月异改造着各行各业,但这些精英们,却在同一个简单的谎言面前无能为力。
夸大虚报融资金额,正成为创投圈公开的潜规则,并在外界不痛不痒的批评声中愈演愈烈。
“80%以上的创业公司都会虚报融资,人民币变美元,融资金额乘以3倍5倍太平常,甚至乘以10倍的都大有人在,而把根据业绩情况分阶段到位的投资变成一次性融资更是普遍做法。”诸多接受腾讯科技采访的创业者承认。
多位投资圈人士则向腾讯科技声称,国内科技公司中实际融资额能达到1亿美元以上的少之又少,A轮融资真达到1亿人民币的公司2015年也很难超过15家——事实上,据腾讯科技统计,目前A轮对外宣称融资亿元及以上的公司至少有60家,其中的水分不言而喻。
此前业内讨论较多的争议案例,包括C轮融资1亿美元的辣妈帮的实际融资金额可能仅在3000万美元左右,B轮融资2500万美元的拉勾网实际融资金额造假等等。腾讯科技注意到,辣妈帮的C轮融资领投方唯品会,作为上市公司,并未在任何公告中披露这笔金额应在千万美元级别的交易;不过拉勾网官方向腾讯科技提供的融资文件和银行流水显示,真实融资额基本为实。
困难在于,对于外界而言,要想掌握创业公司融资造假的证据困难重重。在当下的浮夸环境和风气中,所有创业者、投资人都已裹挟其中,身不由己。很多创业者向腾讯科技坦言,自身或多或少存在虚报金额的行为,但他们显然不会愿意提供详细数据和证据,而相关投资方,也完全没有“大义灭亲”的动机。
不过,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动荡,风险蔓延或将逐渐逼出创投领域的融资泡沫。创业公司此前通过虚报融资把自己的估值拔高到夸张地步,但在融资趋紧、投资人愈加谨慎的趋势下,如果公司本身业务和产品不够过硬的话,恐怕很难再找到下一轮融资。资本冷却阶段,那些估值虚高的创业公司很可能被打回原形。
亿元融资成造假重灾区
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将融资造假描述为“行业内的一种新默契”。“中国商业文明真要达到实话实说、形成人人恪守的底线,还得要若干年。”徐小平告诉腾讯科技。
今年2月,徐小平便曾发起倡议,抵制创业公司虚报融资。“虚报融资额的事件还是不断上演,甚至徐小平自己投资的某物流公司都没有遵守这个倡议。”不过,快货CEO潘先林却向腾讯科技表示。
“融资金额数字后面多加一个零,把单位里的人民币换成美元,再或者直接夸大三五倍,这些都是常有的事,我们已经见怪不怪了。”一位要求匿名的投资人表示。
据知情人士向腾讯科技透露,个性智能理财平台铜板街曾在2013年12月对外宣称完成千万美元A轮融资,但实际情况是,铜板街A轮融资额仅为200万美元,也就是说,铜板街对外宣称的融资额是在真实融资额的基础上再乘以5。
“如果一个看起来不是特别优质的项目融到了比较好的价格,基本都是有水分的。”志成资本创始人邓海韬直言。
作为主角,创业者往往离事实的真相更近一些。房司令CEO吴超告诉腾讯科技,目前80%以上的创业公司都会虚报融资额,三五倍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现在很多公司会在真实融资额的基础上直接乘以10倍。
这一说法得到部分其他创业者的证实。另一悲观的结论是,目前几乎所有的创业公司在公布融资时,都会或多或少地虚报。深圳创东方投资总监李享则强调,O2O市场、智能硬件领域以及互联网金融领域,估值泡沫比较普遍,媒体曝出的离谱融资金额“仅供参考”。
在保密协议的保护伞下,查证创业公司造假非常困难。但是涉及上亿规模的融资额,依旧是行业的一个坎,往往可以从数据和估值惯例等方面,判断一家公司融资是否存在水分。
源码资本曹毅告诉腾讯科技,融资1亿美元的公司非常少,这意味着公司成为行业“独角兽”公司,但目前市场上很多号称融资1亿美元的公司,无论领域、业务还是规模,其实都和独角兽公司相差较远。
辣妈帮就是一个在业内颇受质疑的案例。辣妈帮号称C轮融资1亿美元,达到 10 亿美元估值,但业内人士分析称,即便是根据辣妈帮公布的数据做推断,年销售总额也不过6亿人民币,根据电商行业估值规律,再加上热门行业上浮一倍的惯例,估值也仅有24亿人民币左右。
丁香园CTO冯大辉也曾发文炮轰某互联网医疗行业公司造假,后者当时宣布获得总额超过1亿美元融资,号称该领域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融资(时间和描述上指向挂号网)。
更早前,拉手网、大众点评先后宣布获得超1亿美元融资时,大众点评网CEO张涛也曾向媒体炮轰,称不久前某团购网站对外宣布获得1.1亿美元融资实为注水后的“忽悠”数字,真正的融资金额大约是5000万美元。
除了1亿美元以上的融资容易受到关注之外,A轮融资号称1亿人民币以上的融资额也是一个分界线。
梅花资本合伙人张筱燕告诉腾讯科技,创业公司A轮融资基本都在300万美元到500万美元左右,达到1亿人民币的公司比较少见。有匿名投资人向腾讯科技声称,2015年到目前为止,A轮真实融资超过1亿人民币的公司不会超过15家左右。
而腾讯科技梳理发现,2015年,有报道称A轮融资达到1亿人民币或者2000万美元及以上的公司,便超过60家,其中有多家甚至连投资方都没有公布。
上市文件揭穿部分造假
在创业阶段,由于融资协议的保密性,虚报融资的创业公司几乎不用担心谎言被赤裸裸地揭穿。但是发展到上市阶段,尤其是是在美股和港股上市,IPO招股书披露的真实融资数据,往往就是“国王的新衣”被揭开的时候。
比较知名的案例是窝窝团,招股书曝光的融资额是此前公布数据的1/4。此前有《铅笔道》和“X教授”等媒体通过梳理上市公司财报的方式,发现了不少虚假融资或者融资有争议的案例,涵盖了360、迅雷、京东、陌陌、唯品会、YY等众多知名度较高的互联网企业。
上市披露文件与历史融资额数据差异(腾讯科技整理)
“不过,融资构成很复杂,除了现金投资之外,还涉及资源作价、债转股、股权激励等不同的融资条约,而且投资到账形式也有很多种,外界很难确切地知道真实融资额。即便是财报披露,也只是披露了现金而已,资源作价等其他方面依旧是未知状态。”青山资本创始人张野对腾讯科技表示。
而即便有些经过严格审计公布的财报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资金数据,但对于那些已经上市公司而言,通过虚报融资已得到甜头,在这个阶段虚报融资被曝光,对公司发展已无大的影响。
创业者虚报融资所得和所付出代价实在是不成比例,先行者尝到了甜头,却没有付出代价,自然跟随者众多,最后成为普遍现象。
造假成难逆转的行业惯性
这两三年随着投资和创业热潮的兴起,在各方作用下,虚报融资已经成长为积重难返的“怪物”,挟持了整个行业,圈内大部分人或主动或被动地都成为了“不穿衣服的国王”。
一位匿名投资人士向腾讯科技强调,80%以上的投资机构在投了新项目后,会希望存在部分融资水分,一方面有利公司加大知名度,一方面有利于下一轮融资时获得更多利益,因此对创业公司融资虚报现象三缄其口。
融资造假成为普遍现象的政策漏洞在于,创业融资披露缺乏有效监管。媒体难以对融资额度、销售业绩进行核实,国家对创业企业的信息披露也没有规定。
此外,虚报融资难以停下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因为其成为创业公司打击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虚报融资已经变成打压竞争对手和打乱竞争对手发展节奏的重要战略手段了。”青山资本合伙人张野认为。对此,蓝石天使创始合伙人桂曙光也表示,虚报金额并借机宣传营销,能给竞争对手市场、融资、人才等方面制造压力。
对创业者而言,报一个比较高的数字,对竞争对象来说,如果对外报的投资额比较少,就会被认为实力不够。投资方虽然知道实际投资金额,但是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礼物说创始人温城辉表示。
“虚报融资是一种善意的谎言,所以并不叫欺骗。”一位租房分期领域的创业者甚至对腾讯科技直言,创业公司根本没有必要告诉外界融资多少,宣布融资额只是对外的一种说法(包括其公司的千万美元Pre-A轮融资),外界自己判断信任与否。
不过,当虚报融资发展到公开潜规则的时候,虚报融资所带来的好处已经远不如从前。按照易凯资本创始人王冉的说法,乘法很容易,除法也并不难。
“虚报融资在当前的环境并没有带来太多恶劣影响,又受保密协议保护,大势已成,整个行业还是会根据惯性前进。”持上述观点的投资人不在少数。
即便是今年年初,徐小平和王冉等投资人就已经倡议行业人士抵制创业公司虚报融资额,但挑战“行规”的难度太大,敢于揭发的人太少,以徐小平在投资圈的地位,敢做的也只是“温柔地亮出反对牌”。
但是这一情况恐怕将随着资本寒冬期的到来迎来转机。资本涨潮时,谎言和故事能一个接一个地讲下去,击鼓传花总能找到下一个“接盘侠”;但退潮时,裸泳者就很难找到遮掩,也很难避免退场的命运。
“现在企业经常把融资数字说得大一些,竞争对手也把数字说的大很多。走得太快、拔苗助长,往往会给这个公司发展留下阴影,留下的课需要去补,这种规律没有办法改变。”红杉资本创始人沈南鹏表示。
梅花创投合伙人吴世春、金沙江创投投资副总裁罗斌、长石资本管理合伙人李侃等人此前都对腾讯科技表示,资本市场的动荡意味着融资的寒冬期到来,处于B轮和C轮融资阶段的公司最危险,很可能因为资金短缺会出现死亡潮。
创业公司通过虚报融资,把自己的估值拔高到了一个夸张的地步,在融资趋紧、投资人愈加谨慎的趋势下,如果公司本身业务和产品不够过硬的话,恐怕很难再找到下一轮融资。资本冷却阶段,那些融资和估值虚高的创业公司很可能成为首先被挤出的泡沫。(《壹鸣》调查组 余一 相欣)
延伸阅读:内地企业IPO财务造假十大手法
【绿大地、万福生科等财务造假相继被揭穿,而在上市前,这些公司无一例外都是业绩优良的IPO“种子”。但种子播下之后,迎来的却是业绩的大幅变脸,投资者为此付出沉重代价。谁是造假推手?又有哪些招数呢?又应该如何严防?】
已上市公司和拟IPO企业中不乏财务造假者,有的被揭穿处罚,但有的还逍遥法外,并可能觉得自己手段很高明。根据被揭穿的造假者分析,财务造假集中在以下几种企业:
一是收入和绝对利润规模较小,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
二是行业不景气,但其利润却连年增长的企业;
三是现金收入高、产销量无法准确核实的农林牧渔类企业;
四是收入、利润勉强增长的创业板排队或已上市企业。
从已发现的造假企业看,这些造假企业的造假手段多,构成欺诈上市罪,而且造假的胆子十分大,投资者受到愚弄,有的违法犯罪分子却逍遥法外没有收到严厉惩处,看来打击、举报财务造假应动员企业员工、社会公众、媒体,全方位打击,发现一起,退市一个,保护投资者利益不能仅仅在口头,而要看行动。我们看看这些小丑们的造假伎俩吧,胆大的吓死你:
手法1: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将关联方股权卖给看似无关联关系的人或公司,以别人名义注册公司与公司大额虚假交易
当一家企业进行财务作假时,首先想到的办法往往是运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手段,此种方法最为简单易行同时也最为隐蔽。为了解决关联交易中利益输送过于明显的问题,拟上市公司老板一般采用”卖”的操作手法,即把关联公司股权转让给第三方,拟上市企业由此开始与转让后的公司或第三方展开隐蔽且通常是大宗的交易。将关联方股权卖给看似无关联关系的人或公司,这些看似无关联关系的公司很可能是老板的司机、司机的亲戚、拟上市公司的员工亲戚、老板的远亲等。仔细看看招股说明书,我们甚至发现股权转让的价格远低于净资产的情形,这些赤裸裸的关联关系非关联化,直接挑战监管和投资者的神经,但大多还是能够闯过IPO审核,真是让人佩服。
上市公司老板甚至以别人名义注册皮包公司,胜景山河的主要原料供应商和经销商,注册资本仅30万的企业,却与胜景山河进行着上千万金额的贸易往来。从招股说明书中会发现,有的上市公司在上市前与出售的关联方交易金额却持续放大,毛利率异常的高,赤裸裸的造假,竟然也能通过审核。监管层在审核的过程中,重点会关注交易的程序是否有问题,以及交易的价格是否公允。但会计师等中介机构不一定就尽职,毛利率超高表明交易的价格明显不公允,竟然也能披露出价格公允并发表意见。
造假案例:2010年~2012年,天丰节能通过三种方式隐瞒关联交易,最终导致在《招股说明书》中关联交易披露不完整,如公司采取先与无关联第三方签订买卖合同,再由第三方与天丰建设等签订买卖合同的手段,将实质性关联交易转化为非关联交易,3年规避关联交易金额合计2977.76万元。以及天丰节能与天丰投资、天丰钢构、天丰建设银行账户间存在大额资金拆借,未计入财务账,3年合计5.44亿元等。
在招股说明书中,有时会发现同业竞争与关联交易章节中,有的拟上市公司将无关联关系的企业竟然也作为关联方披露,这说明其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虚构利润已引起预审员的关注,并提醒委员和投资者留意造假风险。
通过关联交易非关联化的处理,既可以增加收入,也可以提高毛利率,还可以变相冲减费用,具体的操作方法可以有很多种,比如原关联企业向拟上市企业低价提供原材料,或高价购买产品,或对企业财务费用进行报销。
手法2:隐蔽的非关联方利益输送,通过熟人或公司虚构交易或操纵利润
由于拟上市企业对于重大关联交易负有详细披露的义务,因此有企业开始进行隐蔽的、灰色的非关联方交易以规避披露义务,进而实现操纵利润。
此类较为隐蔽的利益输送手法主要有:股东输送利益给供应商,供应商低价供应拟上市公司;大股东或PE输送利益给经销商,经销商加价提货甚至囤货或虚构交易;大股东通过皮包公司或熟人公司为拟上市公司报销费用或虚增收入、虚构交易;每期都有交易金额较大的陌生账户,通过大额虚构交易造假迹象明显;活动地方政府通过减税或增加补贴收入增加利润等。
天丰节能虚构客户安徽长彦水利工程有限公司等近百家客户的销售业务,以此虚增销售收入。2010年至2012年,天丰节能通过虚构客户、虚构销售业务等手段虚增销售收入三年共计9256.06万元,分别占当年账面销售 收 入 的10.22%、17.54%、16.43%。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会向员工和供应商等关联利益方做出承诺,即实现上市后进行利益补偿,然后双方达成默契从而进行隐蔽的利益输送。此种操作手法已经引起了监管层的警惕。如果进货或销售价格明显不符合市场水平时,预审员将会要求保荐机构对此进行详细核查并予以充分解释。
手法3:历史业绩造假,注销关联公司毁尸灭迹
由于历史上业绩造假或者涉嫌偷税漏税等重大违法行为,大股东往往通过注销关联公司毁尸灭迹,造成无法对账,以便造假成真或违法事实无法核查和核对。
对此,证监会也已关注到注销关联公司的重要性,不再要求注销,以防止造假者毁尸灭迹。
手法4:费用资本化,通过费用固定资产化、摊销化虚构操纵利润
企业存在在建工程、装修摊销、无形资产和固定资产等可分期摊入费用的项目,许多拟上市公司通过将当期化的费用挤入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装修摊销费用,甚至赤裸裸的挤入固定资产中,直接虚增当年的利润。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核查和盘点中,一般可以发现存在的问题。但若会计师与企业穿一条裤子,监管机构将无法发现这样的问题。天丰节能存在虚增固定资产、虚增利润以及虚列付款等违法行为。据披露,天丰节能通过虚构固定资产采购和贷款利息支出资本化,2010年~2011年,累计虚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1031.61万元,占2011年末公司资产总额的3.08%;2010年至2012年共计虚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2792.4万元,占公司2012年末资产总额的5.83%。
2012年财务专项核查时,监管层已关注到上述造假行为的特征,并要求中介机构核查,但就看会计师的能力和职业道德了。
手法5:提前确认收入,通过经销商囤货和客户
提前确认收入是拟上市企业操纵利润的惯用手法。由于收入、利润不足,最直接的办法是通过发货、应收账款来操纵。在实际操作中,企业提前确认收入与应收账款的增加息息相关,一些企业为了到达上市目标,与经销商签订虚假的销售合同,计入应收账款,从而增加收入和增加利润;或者企业直接利用开具假发票、白条出库等手段进行收入虚增。
一位投行人士指出,在IPO审核过程中,如果预审员认为收入存在虚增的行为,会让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详细核查并出具报告。但保荐机构、会计师不是公安部门,没法彻底核查经销商销售的真实性,就给了违法分子可乘之机。但现在要求严了,没核查清楚不给过会,直接给犯罪分子判死刑最彻底得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手法6:跨期调整,以丰补欠,通过虚假验收证明调节各期间收入来操纵利润
有的企业涉及完工百分比或验收确认收入,为了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企业往往要取得验收证明。有的客户愿意配合,就按照企业的意思给个验收单,进度完全由企业随便写。有的企业正规,不认可拟上市公司的进度,不给盖章。拟上市公司为了确认收入,不惜违法犯罪,可能私刻公章,伪造验收证明,随意调节进度,中介机构可要擦亮眼睛啊。中介机构访谈时,这些上市公司称客户不接受访谈,或者说访谈后不能签字、访谈提纲不能现场盖章等理由推脱,事后伪造签章寄给中介机构。
这可是坑爹的招,中介机构难提防啊,犯罪分子很狡猾啊。
手法7:推迟或提前费用确认,将费用在各期间随意调节来操纵利润
对于企业利用推迟费用确认的手法”调整”利润,一些企业将本在当期发生和了结的费用刻意延迟到下期确认,将费用无形资产化、固定资产化、摊销化后分期进行摊销,这都会造成降低成本进而虚增利润。
一些拟上市企业绝对利润很小,不符合上市的条件,但同时此类企业的利润调整空间也最大,推迟费用确认和提前确认收入等手法在这些企业中最为常见,监管层应对的办法通常是对企业的行业地位和产品占用率进行核查,如果较低,存在刻意调整利润的行为。
手法8:与战略投资者、客户签署对赌协议,输送利益
有的企业在上市前引进投资者,投资者另外支付一笔钱给大股东,用于大股东输送利益的筹码。有的企业上市前与战略投资者或客户签订对赌协议,约定上市后的利润回报和利息,在上市阶段,客户高价采购其产品并约定毛利率,超过正常毛利率的约定利息,成功上市后可能由大股东支付高于约定利息的回报。若未上市成功,则支付有关利息费用。竟然有拟新三板企业出奇招,经销商完成销售任务后奖励股份,实际是输送利润和操纵利润。
手法9:伪造合同、发票,虚开发票造假,造假者胆子其实很大
为了虚构利润,有的公司绞尽脑汁,伪造发票或虚开发票来达到财务造假的目的。拟IPO的天丰节能因虚构收入、伪造银行单据等,遭证监会处罚。2013年8月12日,联创节能发布公告针对“暗中帮助天丰节能造假”等媒体报道进行回应,公司表示,2011-2012年度开据给天丰节能发票总金额为452万元,经核实其中283万元属于销售经理将其不要求开票的对零散客户的销售业务开具给了天丰节能,存在发票管理不到位、不规范的情况。
由于出货单、发票、合同全部伪造,加上外部配合,中介机构往往难以发现。不过就看会计师是否尽责了,只要造假都有漏洞。伪造和虚开发票涉及违法犯罪,监管部门应严厉打击,追究其老板的刑事责任,净化资本市场环境。
手法10:偷税漏税
对于一家拟IPO企业而言,偷税漏税是比较低级的利润操纵手段,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此类企业并不少见。
据投行人士介绍,偷税漏税的手段一般是虚增费用或隐瞒收入,多发生在企业申报IPO材料的前几年,但通常企业会在上市前一年补缴此部分税款试图符合审核要求,但此时会造成申报材料前2年至3年期间净利润基数较小,客观上造成上市前一年企业利润增长率大幅提高,这从表面上符合了创业板企业连续两年保持净利持续增长的上市条件,但实际操纵中,监管层会剔除这一因素对利润增长率进行还原。(来源网络)